栏目导航
景区简介
景区导览
景区风光

景区导航

景区地址

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西部山区

点击查看

景区导览

 

 
    北武当山,历史上北武当山与五明山井称,因最高处有五峰拱列故名,因供奉真武老爷,民众俗称老爷山。北宋初南岩官碑刻记载“夫西域五明山,亦呼北武当,上有亥帝庙,下居真武股”北武当山之名和真武修行之说隋唐之时即已有之,历史相当悠久。
 
    金顶
为北武当山主峰海拔1437.3米为沙河最高处,号“沙河之脊”。山顺脊湾,三面皆崖传为真武大帝修行处,自唐代起建有玄天上帝庙。志载:“上有玄天上帝庙 ,新建为北武当山”,“ 俗称小金顶,亦名小武当。上有元帝庙,其旁即青龙。白虎两山”即此。
 
   真武大帝庙
位于主峰金顶之上,供奉真武大帝之所。真武庙始建于隋末唐初 ,为上中下三级殿宇和配殿,由山上红岩石板堆砌而成,整体如农家小院,真武大帝庙位于上院,历代皆有重修。中院为天王庙和药王殿,下院多碑刻,古为香客休憩之所,古柳粗大,虬枝盘曲。除风侵雨蚀倾颓重修外,道光十年( 1830年)四月廿二日戌时彭城大地震,佛殿拜殿山门一并崩毁,众香客捐资重修于道光十五年( 1835年)。下院香客晚栖住房最早建于道光八年,为胡记捐款所造。
 
    南岩宫
位于主峰脚下,古称真武殿,为一组供奉真武大帝、其父母和碧霞元君等神的建筑群。北宋太平兴国九年(公元984年)农历9月初9碑刻记载: “夫西域五明山,亦呼北武当,上有玄帝庙,下居真武殿,潜道庄东之峪密林间,一龙交首处矣。”南岩宫初建于唐乾宁五年( 898年),是与山上金顶玄天上帝庙相应的山下供奉之所,为有明确记载的沙河较早历史建筑。经过历代重修,今日南岩宫占地五亩,内含八个宫殿,供奉诸位神仙和佛祖,包括三皇殿、三星殿、三教堂、三官殿、三霄殿、菩萨殿、财神殿和送子殿,形制宏伟,古朴典雅,香火旺盛。
 
    香炉峰
在主峰东侧山坡上,为略呈方形高数十米的石柱。柱顶有一近似方形巨石,上部石面微斜,望之若龛,与石柱一体似高大的焚香之炉,兼与主峰玄天上帝庙相比位置适宜,故人称香炉峰。这里是北路一线天、东路回马岭、南路石岩沟三条上山道路的汇合处,三路萃为一条登山道,直达北武当山山顶。   
 
    磨针沟
在舍身崖与修仙洞上部,两峰之间。锐谷直立,外宽内挤。据传真武老爷上山修行不久,有厌烦之意。于是在山上游玩,发现一老妇正在山上磨一条粗大的铁棒,觉得奇怪,便上前询问,老妇说她要将铁棒磨成绣花针。真武为其毅力所感动,重又返回继续修炼。经过42年苦修,终得正果。
 
    修仙洞
位于山顶左侧沟谷崖壁之上。洞浅而路险,极难上下。传真武大帝在此苦修,不为利诱,心坚志定,终成正果。南侧不远即舍身崖。
 
    回马岭
位于栓马桩南面山梁之上。传真武大帝骑马寻找修行之地,行至此地非常满意。将马拴于此,步行上山修道。
 
    舍身崖
古称舍身岩,真武大帝得道飞升处,位于山顶左侧下部,为一巨墙样高崖。志载:此地“左山右沟,径约尺许故名”,“左山右沟,径止尺许,极险巘"。此处悬崖直壁约千米,深不见底,身不敢临,目不敢视,惟一极窄小径可通。传真武大帝受玉皇点化,于此纵身跃下,肉身坠崖真身得道飞升成仙而去。
 
    一线天
一线天位于主峰之下绝壁深洞之中。底部始于拴马桩基座一侧,所两旁悬崖直立,涧谷逼仄,愈高愈狭,抬头不见顶际,唯有一线云天。直峡无路可行,近年新建铁梯可通上下,陡峭莫比。行走峡中,静谧异常,凉气逼人,顶部即香炉峰。
 
    拴马桩
拴马桩位于主峰绝壁之下,高200米。石柱依山孤绝雄起,持而不扶,危而不颠,与金顶共为老爷山标志性景观。传真武老爷寻找修行之地,在奶奶顶(小西天输给女仙之后来到老爷山,见此地气势不凡,却找不到栓马的地方,遂挥剑一劈,截下一块山崖,形成了拴马桩。
 
    道庄
道庄位于主峰山脚西侧,因真武大帝曾在此居住而得名。北宋初南岩宫碑刻载真武殿在道庄东密林中,道庄成为沙河有文献记载的最古老村庄。元初张三丰追真武踪迹在此修行,后成一代宗师。
 
 
    茶壶山
与和尚山相邻于东南一旁。此山南北向望之,若五指上伸,故又称南五指山。从北武当山向西观望,呈造型奇特的茶壶状,古雅拙朴,令人惊叹。
 
    和尚山
立于北武当山西侧。志载:“此山自东望之,颇似一老僧携有物者,首微颔而膜拜。”与茶壶山相邻。
 
    西五指山
古称七鹗山,志载:“因此山之巅其峰大小凡七,势若群鸟奋飞,与七鹗之名义殊合,故名。”位于北武当山西侧支脉沙河最西端与邢台县交界处的岭脊之上。 山巅矗立有七条肉红色石柱,近似五指,故俗称西五指山。七根石柱沿北东向耸立,分二组簇拥排列,北三南四,北部中间石柱净高73米,为最高一“指”。红色砂岩与山体基岩明显不同,可知形成于不同地质年代。司马铨教授认为山形类似《西游记》中取经路上的师徒,亦酷肖逼似。
 
    明长城
北武当山麓有黄背岩和大岭口明长城遗址,是明朝中期顺德府西山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修城缘由,源于蒙古兵的一次大规模入侵。 根据《明史》记载,嘉靖二十一年六月丁酉,蒙古右翼土默特部俺答汗率军破雁门关长城南犯,围攻太原.。秋七月舍太原南下,列营汾水两岸,分兵劫掠潞安、平阳府属各县,所过残破,副总兵张世忠战死。之后经太原北上,分掠定襄、五台、盂县、繁峙、灵丘等地,七月庚午,从大同右卫和阳和堡北返草原。此次入侵掠山西十卫、三十八州县,杀掳男女二十多万人,掠牛马羊豕二百余万,焚毁军民房舍八万余区。为防止蒙古军队由山西翻越太行山攻击华北平原,嘉靖皇帝下旨,由沿山知府组织修筑长城,捍卫京师地区。时任顺德知府王朝贤遵命委派同知郭从路具体组织内丘、邢台和沙河三县完成了修造工程。共修筑关口二十二个,通行关隘重地六处,黄背岩、大岭口居其二,关楼匾额名黄背苍岩、大岭连云。因顺德府诸关皆由同知郭从路统领修造,故六关都称为“郭公关”九十年代在黄背岩关城处发现了”郭公关"石碑一通。
 
    黄背岩
黄背岩长城位于北武当山西侧与武安分界山岭之上,有关楼一座,过门一空,沿山数公里设有墙垣、烽火台、敌楼等,驻兵400 ,是仅次于邢台县马岭关的顺德府第二大关。关楼内不远建有官廨、营房、军械库。
 
    大岭口长城
大岭口长城位于北武当山西北,与邢台县分界山岭之上,西五指山之北。九十年代初,关楼尚存,城墙完整。此地驻兵少于黄背岩,亦为重要关隘。大岭口关城落成后,在此督修的直隶隆庆卫掌印指挥张符、千户刘祚,专门撰文《大岭口设险记》,并勒石纪念。